喀斯特峡谷型流域主要生态系统的碳分布——以晴隆孟寨流域为例 | |
范文娟; 容丽; 张振球 | |
2015 | |
Source Publication | 山地学报
![]() |
Issue | 4Pages:457-464 |
Abstract | 通过对晴隆孟寨流域乔木、灌木和草本层的调查,结合生物量回归方程式和土壤有机质数据,测算峡谷型喀斯特几种植被植物层、土壤层、枯落物层的碳密度状况,分析不同植物类型的碳密度及碳分布特征,发现晴隆孟寨流域上游中游碳密度高于下游,陡坡顶部的碳密度>缓坡顶部,陡坡中部碳密度<缓坡中部,陡坡部分顶部碳密度>底部>中部,缓坡部分顶部碳密度>中部>底部,主要的几种植被平均植物层碳密度在2.01~64.83 t/hm2,与全国其他地区植被层碳密度相比表现为低生物量、低碳密度。土壤碳密度在整个碳密度中贡献最大,在58.16~154.13 t/hm2。自然生态系统(山地)土壤碳密度虽然较低,但有机质含量相对较高。枯落物层的碳贮量对整个生态系统碳贮量的贡献不大,均低于5%。喀斯特峡谷地区土壤薄、砾石含量大是较其他地区碳密度低的根本原因,因此选择不同的植被类型和不同的森林管理方式,是治理该地区石漠化的关键。 |
Keyword | 喀斯特峡谷 植物碳密度 碳格局 |
Indexed By | CSCD |
Language | 中文 |
Citation statistics | |
Document Type | 期刊论文 |
Identifier | http://ir.gyig.ac.cn/handle/42920512-1/9717 |
Collection | 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Affiliation | 1.贵州师范大学 2.镇江市第三中学 3.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4.南京师范大学 |
Recommended Citation GB/T 7714 | 范文娟; 容丽; 张振球. 喀斯特峡谷型流域主要生态系统的碳分布——以晴隆孟寨流域为例[J]. 山地学报,2015(4):457-464. |
APA | 范文娟; 容丽; 张振球.(2015).喀斯特峡谷型流域主要生态系统的碳分布——以晴隆孟寨流域为例.山地学报(4),457-464. |
MLA | 范文娟; 容丽; 张振球."喀斯特峡谷型流域主要生态系统的碳分布——以晴隆孟寨流域为例".山地学报 .4(2015):457-464. |
Files in This Item: | Download All | |||||
File Name/Size | DocType | Version | Access | License | ||
喀斯特峡谷型流域主要生态系统的碳分布——(709KB) | 期刊论文 | 作者接受稿 | 开放获取 | CC BY-NC-SA | View Download |
Items in the repository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unless otherwise indicated.
Edit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