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万山汞矿废弃地自然定居植物对汞与甲基汞的吸收与累积 | |
钱晓莉; 徐晓航; 吴永贵; 许志东; 孟其义; 杨晨东; 周红韵; 仇广乐 | |
2019 | |
Source Publication | 生态学杂志
![]() |
Issue | 2Pages:558-566 |
Abstract | 以万山汞矿废弃地为研究区域,调查植物种类分布特征,分析植物和根际土壤总汞与甲基汞的含量,并探讨不同植物对无机汞(IHg)和甲基汞(MeHg)的富集能力和迁移能力。结果表明:汞矿区废弃地土壤总汞含量变化范围为3.1~479 mg·kg-1,汞污染十分严重;不同废弃地自然定居植物组成差异较大,以菊科居多,占所有植物的6.4%。植物根部IHg变化范围为0.59~3.3 mg·kg-1,地上部为0.27~12 mg·kg-1,其中根部和地上部IHg含量最高的植物是三脉紫菀,分别为33和12 mg·kg-1。植物地上部与根部MeHg含量分别为0.56~5.6和0.24~22μg·kg-1,其中苣荬菜无论根或地上部都显示了最高甲基汞含量,分别为22和5.6μg·kg-1。从富集系数(BFs)而言,所有植物根部和地上部对IHg呈现较低的富集能力,BFs均小于1;地上部和根部对MeHg富集能力较高的植物分别是三脉紫菀和苣荬菜。从转移系数(TFs)而言,对IHg和MeHg转移系数最高的分别是三脉紫菀和大叶醉鱼草。 |
Keyword | 总汞 甲基汞 自然定居植物 富集因子 废弃地 |
Indexed By | CSCD |
Language | 中文 |
Citation statistics | |
Document Type | 期刊论文 |
Identifier | http://ir.gyig.ac.cn/handle/42920512-1/9024 |
Collection | 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Affiliation | 1.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2.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Recommended Citation GB/T 7714 | 钱晓莉;徐晓航;吴永贵;许志东;孟其义;杨晨东;周红韵;仇广乐. 贵州万山汞矿废弃地自然定居植物对汞与甲基汞的吸收与累积[J]. 生态学杂志,2019(2):558-566. |
APA | 钱晓莉;徐晓航;吴永贵;许志东;孟其义;杨晨东;周红韵;仇广乐.(2019).贵州万山汞矿废弃地自然定居植物对汞与甲基汞的吸收与累积.生态学杂志(2),558-566. |
MLA | 钱晓莉;徐晓航;吴永贵;许志东;孟其义;杨晨东;周红韵;仇广乐."贵州万山汞矿废弃地自然定居植物对汞与甲基汞的吸收与累积".生态学杂志 .2(2019):558-566. |
Files in This Item: | Download All | |||||
File Name/Size | DocType | Version | Access | License | ||
贵州万山汞矿废弃地自然定居植物对汞与甲基(1872KB) | 期刊论文 | 作者接受稿 | 开放获取 | CC BY-NC-SA | View Download |
Items in the repository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unless otherwise indicated.
Edit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