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植物铅的富集特征及根际铅移动性的影响因素研究 | |
杨俊兴; 郑国砥; 胡健; 杨军; 郭俊娒; 周小勇; 曹柳; 焦玉字 | |
2018 | |
Source Publication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 |
Issue | 4Pages:1058-1067 |
Abstract | 揭示湿地植物铅的富集特征及根际铅移动性影响因素的作用机理,为人工湿地修复重金属污染水体提供理论指导和依据。【方法】通过根箱法研究了五种挺水湿地植物(大叶皇冠草、黑籽荸荠、圆币草、草龙、小婆婆纳)根际pH、氧化还原电位(Eh)、Fe2+和Fe3+浓度、铅(Pb)的化学形态及移动性的变化。【结果】与非根际相比,五种植物根际pH下降,Fe2+和Fe3+浓度显著下降,Eh显著升高,Pb的移动性显著降低(P<0.05)。与非根际相比,根际p H下降幅度为0.10.4个单位,根际Fe2+和Fe3+浓度下降幅度为0.62.7 mmol/kg。土壤中铅的存在形态主要以残渣态为主(36.39%47.54%),其次是铁锰氧化物结合态(30.16%41.64%)、有机质结合态(8.85%15.08%)和碳酸盐结合态(6.89%12.46%)。五种湿地植物根际Pb的移动性降低的主要原因是根际碳酸盐结合态Pb含量显著下降,其中大叶皇冠草受根际pH、Eh、Fe3+和Fe2+的影响导致其根际Pb移动性降低效应最为显著。【结论】五种供试植物Pb主要分布在根部;根表富集的铁膜数量显著高于锰膜数量;供试植物根际Fe3+含量与Pb的移动性因子呈极显著正相关,湿地植物根系铁氧化能力对降低其根际重金属的移动性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为人工湿地修复重金属污染水体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 |
Keyword | 铅 土壤污染 湿地植物 移动因子 根际 |
Indexed By | CSCD |
Language | 中文 |
Citation statistics | |
Document Type | 期刊论文 |
Identifier | http://ir.gyig.ac.cn/handle/42920512-1/9002 |
Collection | 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Affiliation | 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环境修复中心 2.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3.济源市环境科学研究所 |
Recommended Citation GB/T 7714 | 杨俊兴;郑国砥;胡健;杨军;郭俊娒;周小勇;曹柳;焦玉字. 湿地植物铅的富集特征及根际铅移动性的影响因素研究[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8(4):1058-1067. |
APA | 杨俊兴;郑国砥;胡健;杨军;郭俊娒;周小勇;曹柳;焦玉字.(2018).湿地植物铅的富集特征及根际铅移动性的影响因素研究.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4),1058-1067. |
MLA | 杨俊兴;郑国砥;胡健;杨军;郭俊娒;周小勇;曹柳;焦玉字."湿地植物铅的富集特征及根际铅移动性的影响因素研究".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4(2018):1058-1067. |
Files in This Item: | Download All | |||||
File Name/Size | DocType | Version | Access | License | ||
湿地植物铅的富集特征及根际铅移动性的影响(1334KB) | 期刊论文 | 作者接受稿 | 开放获取 | CC BY-NC-SA | View Download |
Items in the repository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unless otherwise indicated.
Edit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