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胶北荆山群张舍石墨矿碳同位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 |
李凯月; 陈衍景; 佘振兵; 汤好书; 陈威宇 | |
2018 | |
Source Publication | 地学前缘 |
Issue | 5Pages:19-33 |
Abstract | 中国的石墨矿床广泛发育于华北克拉通周边的孔兹岩系内,其碳质具有多来源特征,碳质的大量沉积集聚对古环境具有指示意义。文中总结前人同位素年代数据,将荆山群的形成时代限定在2.11.9Ga,同时报道了胶北张舍矿区荆山群陡崖组石墨矿床的12件岩石样品主量元素数据、10件石墨δ13Cgrap数据、4件透辉石大理岩δ13Ccarb与δ18Ocarb数据和15个石墨晶体的拉曼光谱数据。8件片麻岩样品的δ13Cgrap为-21.7‰-18.6‰,平均值(-20.5±0.9)‰,2件透辉石大理岩样品δ13Cgrap分别为-16.3‰和-19.3‰,均略高于全球有机质平均水平((-26±7)‰),4件透辉石大理岩样品的δ13Ccarb和δ18Ocarb值分别为-8.9‰0.2‰和12.5‰16.6‰。拉曼光谱谱峰数据计算出石墨经历的最高温度为700~800℃。碳同位素数据显示石墨碳质来源以有机质为主,主要为生物成因,并与无机碳混合,产生了均一化,导致碳同位素变重。高温变质作用以及流体的影响是石墨碳发生均一化的重要因素。古元古代生物成因石墨矿床的大量产出,伴随同时代的叠层石爆发、磷块岩沉积、海洋碳循环扰动等现象,指示了古元古代晚期具有很高的生物产率,并发生大规模的有机质埋藏。 |
Keyword | 荆山群 石墨矿床 C同位素 |
Indexed By | CSCD |
Language | 中文 |
Citation statistics | |
Document Type | 期刊论文 |
Identifier | http://ir.gyig.ac.cn/handle/42920512-1/8982 |
Collection | 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Affiliation | 1.北京大学造山带与地壳演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中国地质大学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3.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Recommended Citation GB/T 7714 | 李凯月; 陈衍景; 佘振兵; 汤好书; 陈威宇. 胶北荆山群张舍石墨矿碳同位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J]. 地学前缘,2018(5):19-33. |
APA | 李凯月; 陈衍景; 佘振兵; 汤好书; 陈威宇.(2018).胶北荆山群张舍石墨矿碳同位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地学前缘(5),19-33. |
MLA | 李凯月; 陈衍景; 佘振兵; 汤好书; 陈威宇."胶北荆山群张舍石墨矿碳同位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地学前缘 .5(2018):19-33. |
Files in This Item: | ||||||
File Name/Size | DocType | Version | Access | License | ||
胶北荆山群张舍石墨矿碳同位素特征及其地质(8486KB) | 期刊论文 | 作者接受稿 | 开放获取 | CC BY-NC-SA | View Application Full Text |
Items in the repository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unless otherwise indicated.
Edit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