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斯特地区水生光合生物群落结构组成及其对微量元素的影响 | |
郎蕤; 赵敏; 李栋; 鲍乾; 蔡冠霞; 陈波; 杨海全 | |
2024 | |
发表期刊 | 地质科技通报
![]() |
卷号 | 43期号:1页码:315-325 |
摘要 | 微量元素是影响喀斯特地表水体水质的重要因素,水生光合生物在光合代谢过程中能够吸收并去除部分有害元素,然而关于不同水生光合生物群落结构组成对微量元素的吸收效果和去除潜力如何目前则少有研究。基于普定喀斯特生态系统国家野外观测站的野外监测、系统采样和实验测定以及统计分析,构建了由裸岩地、裸土地、耕地、草地和灌丛地5种土地利用组成的植被-土壤-地下水-地表水模拟生态系统,并以其中的地表水生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开展了水生光合生物群落结构组成对微量元素去除潜力及控制机制的研究。结果表明:(1)地表水水化学和水生光合生物量受季节变化与土地利用类型影响显著;(2)Cr, Mn, Co, Ni, Fe和Zn 6种微量元素浓度在不同喀斯特水生光合生物系统中存在显著差异,浮游-沉水共存系统对Mn, Co, Ni, Fe和Zn的吸收和去除能力优于单一浮游系统;(3)喀斯特地区的自然植被恢复(灌丛地和草地)促使地表水体形成的高溶解性无机碳(DIC)环境,有利于沉水植物生长,从而提高了对地表水体中Mn, Co, Ni, Fe和Zn等微量元素的去除潜力。这些认识将有助于岩溶区地表水体水生光合生物群落结构对地表水体微量元素调控机制的研究。 |
关键词 | 微量元素 土地利用 水生光合生物 响应机制 喀斯特地区 |
DOI | 10.19509/j.cnki.dzkq.tb20220347 |
收录类别 | CSCD |
语种 | 中文 |
引用统计 | |
文献类型 | 期刊论文 |
条目标识符 | http://ir.gyig.ac.cn/handle/42920512-1/15580 |
专题 | 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作者单位 | 1.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中国科学院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普定喀斯特生态系统研究站 3.中国科学院大学 4.四川师范大学西南土地资源评价与监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5.贵州财经大学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郎蕤,赵敏,李栋,等. 喀斯特地区水生光合生物群落结构组成及其对微量元素的影响[J]. 地质科技通报,2024,43(1):315-325. |
APA | 郎蕤.,赵敏.,李栋.,鲍乾.,蔡冠霞.,...&杨海全.(2024).喀斯特地区水生光合生物群落结构组成及其对微量元素的影响.地质科技通报,43(1),315-325. |
MLA | 郎蕤,et al."喀斯特地区水生光合生物群落结构组成及其对微量元素的影响".地质科技通报 43.1(2024):315-325. |
条目包含的文件 | 下载所有文件 | |||||
文件名称/大小 | 文献类型 | 版本类型 | 开放类型 | 使用许可 | ||
喀斯特地区水生光合生物群落结构组成及其对(2346KB) | 期刊论文 | 作者接受稿 | 开放获取 | CC BY-NC-SA | 浏览 下载 |
个性服务 |
推荐该条目 |
保存到收藏夹 |
查看访问统计 |
导出为Endnote文件 |
谷歌学术 |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郎蕤]的文章 |
[赵敏]的文章 |
[李栋]的文章 |
百度学术 |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郎蕤]的文章 |
[赵敏]的文章 |
[李栋]的文章 |
必应学术 |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郎蕤]的文章 |
[赵敏]的文章 |
[李栋]的文章 |
相关权益政策 |
暂无数据 |
收藏/分享 |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修改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