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枫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生物地球化学垒体系构建初探 | |
岑模珊; 朱蒋洁; 计永雪; 陈敬安; 曾艳 | |
2024 | |
Source Publication | 地球与环境
![]() |
Volume | 52Issue:1Pages:76-85 |
Abstract | 在点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后,流域内农业面源污染逐渐成为了湖库氮、磷等营养物质外源输入的主要贡献者。本研究选取红枫湖流域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对其添加改良剂并种植植物来构建生物地球化学垒,并对其氮、磷拦截效应进行了综合评估。研究结果表明,添加Al2(SO4)3、CaCl2与钠基膨润土显著提高了土壤对NH+4-N、NO-3-N和磷的拦截率,降低其流失程度。其中,对土壤添加CaCl2改性钠基膨润土并种植植被构建的生物地球化学垒,对NH+4-N、NO-3-N和磷的综合拦截效果最佳,截留率分别为87%、95%、93%。而添加了FeSO4的土壤,NO-3-N的淋失程度增强,不宜选取。种植植物后,植物生长对土壤中氮和磷有一定的活化作用,导致模拟径流中NH+4-N和溶解性磷浓度较种植植物前升高,但是均低于对照组。而且种植植物后经改良的土壤单元有效磷(Olsen-P)较种植植物前显著降低,也反映出植物对土壤磷的活化利用。综上表明,通过对土壤添加Al2(SO4)3、CaCl2与钠基膨润土并种植适生植物(黑麦草和白花三叶草)来构建生物地球化学垒,可以实现红枫湖小流域内的氮、磷等污染物拦截和植物生长两相促进,从而有效、持续拦截土壤氮、磷,降低其流失程度,对实现农业面源污染的可持续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
DOI | 10.14050/j.cnki.1672-9250.2023.51.011 |
Indexed By | CSCD |
Language | 中文 |
CSCD ID | CSCD:7689147 |
Citation statistics | |
Document Type | 期刊论文 |
Identifier | http://ir.gyig.ac.cn/handle/42920512-1/15570 |
Collection | 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Affiliation | 1.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中国科学院大学 3.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4.贵州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 |
Recommended Citation GB/T 7714 | 岑模珊,朱蒋洁,计永雪,等. 红枫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生物地球化学垒体系构建初探[J]. 地球与环境,2024,52(1):76-85. |
APA | 岑模珊,朱蒋洁,计永雪,陈敬安,&曾艳.(2024).红枫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生物地球化学垒体系构建初探.地球与环境,52(1),76-85. |
MLA | 岑模珊,et al."红枫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生物地球化学垒体系构建初探".地球与环境 52.1(2024):76-85. |
Files in This Item: | ||||||
File Name/Size | DocType | Version | Access | License | ||
红枫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生物地球化学(1554KB) | 期刊论文 | 作者接受稿 | 开放获取 | CC BY-NC-SA | View Application Full Text |
Items in the repository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unless otherwise indicated.
Edit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