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2015年中国陆地生态系统蒸散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 |
牛忠恩,胡克梅,何洪林,任小丽,张黎,葛蓉,李攀,郑涵,朱晓波,曾纳 | |
2019 | |
Source Publication | 生态学报
![]() |
Volume | 39Issue:13Pages:4697~4709 |
Abstract | 准确量化区域蒸散时空格局及其影响因素对理解陆地生态系统碳水循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中国经历了严重的空气污染及气候波动,亟须探讨蒸散的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基于PT-JPL(Priestly-Taylor Jet Propulsion Laboratory)模型,集成遥感数据和气象数据模拟了中国陆地生态系统2000-2015年蒸散,并分析其时空变化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参数优化后PT-JPL模型可解释蒸散年际变化的68%,优于原始模型及MODIS蒸散产品;2)中国地区多年平均蒸散为440.16 mm/a,呈东南沿海到西北内陆逐渐递减的空间格局;3)2000-2015年蒸散整体呈轻微下降趋势(slope=6.48 Gt/a,P=0.17),但具有年代际差异,2000-2010年中国地区蒸散呈显著下降趋势(slope=21.05,P < 0.01),占全国蒸散总量45.05%的内蒙古地区、甘新地区、黄土高原地区及青藏地区解释了61.88%的年际变化;2010-2015年呈轻微上升趋势(slope=10.48,P=0.71),各地区均无显著变化趋势;4)辐射主导了蒸散的年代际差异,分别解释了2010年前后蒸散下降及上升趋势的51.45%、85.26%。蒸散呈显著变化趋势的内蒙古地区、黄土高原地区及青藏地区主要受辐射控制,甘新地区主要受降水和温度的影响。 |
Keyword | 蒸散 pt-jpl模型 时空格局 中国陆地生态系统 |
Indexed By | CSCD |
Language | 中文 |
Citation statistics | |
Document Type | 期刊论文 |
Identifier | http://ir.gyig.ac.cn/handle/42920512-1/10938 |
Collection | 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Affiliation | 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101 2.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 100049 3.大连海事大学, 大连 116026 4.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贵阳 550002 5.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贵阳 550002 6.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遥感大数据应用重庆市工程研究中心, 重庆 400715 |
Recommended Citation GB/T 7714 | 牛忠恩,胡克梅,何洪林,任小丽,张黎,葛蓉,李攀,郑涵,朱晓波,曾纳. 2000-2015年中国陆地生态系统蒸散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J]. 生态学报,2019,39(13):4697~4709. |
APA | 牛忠恩,胡克梅,何洪林,任小丽,张黎,葛蓉,李攀,郑涵,朱晓波,曾纳.(2019).2000-2015年中国陆地生态系统蒸散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生态学报,39(13),4697~4709. |
MLA | 牛忠恩,胡克梅,何洪林,任小丽,张黎,葛蓉,李攀,郑涵,朱晓波,曾纳."2000-2015年中国陆地生态系统蒸散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生态学报 39.13(2019):4697~4709. |
Files in This Item: | Download All | |||||
File Name/Size | DocType | Version | Access | License | ||
2000-2015年中国陆地生态系统蒸散(11593KB) | 期刊论文 | 作者接受稿 | 开放获取 | CC BY-NC-SA | View Download |
Items in the repository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unless otherwise indicated.
Edit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