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喀斯特峡谷区碳储量空间分配格局、演变过程及其贡献率(英文) | |
张斯屿; 白晓永; 王世杰; 秦罗义; 李盼龙; 罗光杰; 李月 | |
2015 | |
Source Publication | 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
![]() |
Issue | 4Pages:199-207 |
Abstract | 采用样方法和土地利用转移矩阵,以贵州省西南部的晴隆县为研究区域,研究了典型喀斯特峡谷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在1988、1999和2009年的碳储量空间格局和演变过程,并由此估算了贵州省喀斯特峡谷区的碳储量及贡献率。结果表明:晴隆县喀斯特区域的碳储量和平均碳密度呈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由晴隆县不同情况下的碳储量比例关系,估算出贵州省喀斯特峡谷区碳储量的实际值为42.55 Tg。同时,研究结果表明人类活动对碳储量的空间格局和演变有很大的影响。此外,估算的贵州省喀斯特峡谷区生态系统的平均碳密度远高于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的平均值,土壤平均碳密度则接近全国陆地生态系统平均值,但其植被平均碳密度却远高于全国陆地生态系统平均值,与全国森林系统的植被平均碳密度持平。这说明喀斯特峡谷区具有极大的固碳潜力,对其进行石漠化防治,是极其必要的。 |
Keyword | 碳储量 演变过程 峡谷型喀斯特 空间格局 |
Indexed By | CSCD |
Language | 中文 |
Citation statistics | |
Document Type | 期刊论文 |
Identifier | http://ir.gyig.ac.cn/handle/42920512-1/9710 |
Collection | 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Affiliation | 1.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中国科学院大学 3.中国科学院普定喀斯特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 4.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
Recommended Citation GB/T 7714 | 张斯屿;白晓永;王世杰;秦罗义;李盼龙;罗光杰;李月. 典型喀斯特峡谷区碳储量空间分配格局、演变过程及其贡献率(英文)[J]. 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2015(4):199-207. |
APA | 张斯屿;白晓永;王世杰;秦罗义;李盼龙;罗光杰;李月.(2015).典型喀斯特峡谷区碳储量空间分配格局、演变过程及其贡献率(英文).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4),199-207. |
MLA | 张斯屿;白晓永;王世杰;秦罗义;李盼龙;罗光杰;李月."典型喀斯特峡谷区碳储量空间分配格局、演变过程及其贡献率(英文)".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 .4(2015):199-207. |
Files in This Item: | Download All | |||||
File Name/Size | DocType | Version | Access | License | ||
典型喀斯特峡谷区碳储量空间分配格局、演变(793KB) | 期刊论文 | 作者接受稿 | 开放获取 | CC BY-NC-SA | View Download |
Items in the repository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unless otherwise indicated.
Edit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