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YIG OpenIR  > 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川中丘陵区小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和泥沙来源示踪的δ13C技术
高进长;  朱虹;  龙翼;  张信宝;  朱波;  唐强;  刘秀明
2015
发表期刊山地学报
期号5页码:521-527
摘要

在2010年和2011年,采集长江上游川中丘陵区万安沟小流域塘库沉积泥沙、河床沉积泥沙、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表层土壤,应用δ13C技术研究小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和泥沙来源。结果表明:森林坡地、弃耕坡地和耕种梯田的表层土壤δ13C值分别是-26.40‰,-25.91‰和-25.81‰,非常相近,说明土壤有机物δ13C主要是占主导地位C3植物的残留物,而C4植物玉米对土壤有机物δ13C值几乎没有影响。结合δ13C值和土地利用变化分析,土壤和沉积泥沙δ13C值是土地利用状况的良好指示因子,较低δ13C值(-26‰)表明丘陵坡地森林覆盖率较高,而较高δ13C值(-24.30‰)则说明森林覆盖率较低。δ13C技术只有在沉积泥沙主要来源是土壤有机物的条件下,才能定量评价沉积泥沙的不同来源。由于当地沉积泥沙有机物是土壤有机物、生物碎屑和生活污水的混合物,采用δ13C指标示踪泥沙来源的可靠性受到影响,但可以肯定地说,δ13C技术对定量评价沉积泥沙的来源是有帮助的。 

关键词土地利用变化 泥沙来源 Δ13c技术 川中丘陵区
收录类别CSCD
语种中文
引用统计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条目标识符http://ir.gyig.ac.cn/handle/42920512-1/9698
专题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作者单位1.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山地表生过程与生态调控重点实验室
2.中国科学院大学
3.四川省电力设计院
4.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高进长;朱虹;龙翼;张信宝;朱波;唐强;刘秀明. 川中丘陵区小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和泥沙来源示踪的δ13C技术[J]. 山地学报,2015(5):521-527.
APA 高进长;朱虹;龙翼;张信宝;朱波;唐强;刘秀明.(2015).川中丘陵区小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和泥沙来源示踪的δ13C技术.山地学报(5),521-527.
MLA 高进长;朱虹;龙翼;张信宝;朱波;唐强;刘秀明."川中丘陵区小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和泥沙来源示踪的δ13C技术".山地学报 .5(2015):521-527.
条目包含的文件 下载所有文件
文件名称/大小 文献类型 版本类型 开放类型 使用许可
川中丘陵区小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和泥沙来源示(316KB)期刊论文作者接受稿开放获取CC BY-NC-SA浏览 下载
个性服务
推荐该条目
保存到收藏夹
查看访问统计
导出为Endnote文件
谷歌学术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高进长;朱虹;龙翼;张信宝;朱波;唐强;刘秀明]的文章
百度学术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高进长;朱虹;龙翼;张信宝;朱波;唐强;刘秀明]的文章
必应学术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高进长;朱虹;龙翼;张信宝;朱波;唐强;刘秀明]的文章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文件名: 川中丘陵区小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和泥沙来源示踪的δ13C技术.pdf
格式: Adobe PDF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