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YIG OpenIR  > 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黔中地区典型土地利用方式转变对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杜家颖;  涂成龙;  盛茂银;  崔丽峰;  陈琢玉;  张林楷
2018
Source Publication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Issue3Pages:350-356
Abstract

研究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结构的影响。【方法】在小区域内选择了具有明显关联性的林地、农用地和撂荒地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磷脂脂肪酸(PLFA)分析方法探讨了土地利用方式转变对微生物数量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1)3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共检测出9种PLFA,不同层次土壤PLFA含量均表现为林地>农用地、撂荒地;(2)在3种土地利用方式中土壤含量最高的生物标记物是C16:0、C18:2n6c、C18:0、C16:1n9c,指示细菌分布量最大,其次是真菌,说明土壤中特征微生物相对生物量存在明显差异;(3)土壤PLFA与土壤理化性指标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微生物量与土壤有机碳(SOC)、C/N达到极显著正相关,而全氮(TN)、p H则相关性不大。【结论】随着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土壤微生物活性会产生相应的变化。此外,土地利用方式转变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结构仍然有一定的相似性;且随着土壤剖面的深度增加,PLFA呈现减少的趋势。

Keyword磷脂脂肪酸法 土地利用方式 微生物 群落结构
Indexed ByCSCD
Language中文
Citation statistics
Document Type期刊论文
Identifierhttp://ir.gyig.ac.cn/handle/42920512-1/9032
Collection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Affiliation1.贵州师范大学喀斯特研究院
2.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3.开阳县国土资源局
Recommended Citation
GB/T 7714
杜家颖;涂成龙;盛茂银;崔丽峰;陈琢玉;张林楷. 黔中地区典型土地利用方式转变对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18(3):350-356.
APA 杜家颖;涂成龙;盛茂银;崔丽峰;陈琢玉;张林楷.(2018).黔中地区典型土地利用方式转变对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四川农业大学学报(3),350-356.
MLA 杜家颖;涂成龙;盛茂银;崔丽峰;陈琢玉;张林楷."黔中地区典型土地利用方式转变对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3(2018):350-356.
Files in This Item: Download All
File Name/Size DocType Version Access License
黔中地区典型土地利用方式转变对微生物群落(985KB)期刊论文作者接受稿开放获取CC BY-NC-SAView Download
Related Services
Recommend this item
Bookmark
Usage statistics
Export to Endnote
Google Scholar
Similar articles in Google Scholar
[杜家颖;涂成龙;盛茂银;崔丽峰;陈琢玉;张林楷]'s Articles
Baidu academic
Similar articles in Baidu academic
[杜家颖;涂成龙;盛茂银;崔丽峰;陈琢玉;张林楷]'s Articles
Bing Scholar
Similar articles in Bing Scholar
[杜家颖;涂成龙;盛茂银;崔丽峰;陈琢玉;张林楷]'s Articles
Terms of Use
No data!
Social Bookmark/Share
File name: 黔中地区典型土地利用方式转变对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pdf
Format: Adobe PDF
All comments (0)
No comment.
 

Items in the repository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unless otherwise indic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