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地区埃迪卡拉纪陡山沱组硒的富集与地质意义 | |
张更; 蒋玺; 樊海峰; 温汉捷 | |
2017 | |
Source Publication | 矿物学报
![]() |
Volume | 37Issue:3Pages:258-268 |
Other Abstract | 新元古代一早寒武世过渡时期发生了地质历史上第2次大氧化事件,沉积岩中的氧化还原敏感元素在这一时期出现不同程度的富集。分散元素硒是典型的氧化还原敏感元素,沉积岩中硒的富集可以指示海洋氧化环境的变化。为了讨论这一时期硒的富集与海洋氧化还原状态的关系,本文对宜昌地区陡山沱组第4段黑色页岩中的Se及其他氧化还原敏感元素进行了系统地分析。结果发现,Se含量范围1.0*10~(-6)~ 58.0*10~(-6),平均含量14.49*10~(-6),远高于Se的地壳丰度(0.05*10~(-6))。Se元素的富集同Co、Ag和V等都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利用Mo-U关系指示了这一时期为缺氧环境。宜昌地区埃迪卡拉纪陡山沱组硒的富集作用与硫化水体波动、生物作用和不稳定的缺氧海洋环境有关,不同剖面的区域因素也造成了富集程度的不同。与前寒武纪的黑色页岩相比,Se含量发生了明显富集,暗示这一时期强烈的大陆风化输入,进一步指示大气的氧化。 |
Keyword | 埃迪卡拉纪 硒的富集 古海洋环境 Mo-u关系 |
Indexed By | CSCD |
Language | 中文 |
Citation statistics | |
Document Type | 期刊论文 |
Identifier | http://ir.gyig.ac.cn/handle/42920512-1/7799 |
Collection | 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Affiliation | 1.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贵阳, 贵州 550025, 中国 2.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贵阳, 贵州 550002, 中国 |
Corresponding Author Affilication |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
Recommended Citation GB/T 7714 | 张更; 蒋玺; 樊海峰; 温汉捷. 宜昌地区埃迪卡拉纪陡山沱组硒的富集与地质意义[J]. 矿物学报,2017,37(3):258-268. |
APA | 张更; 蒋玺; 樊海峰; 温汉捷.(2017).宜昌地区埃迪卡拉纪陡山沱组硒的富集与地质意义.矿物学报,37(3),258-268. |
MLA | 张更; 蒋玺; 樊海峰; 温汉捷."宜昌地区埃迪卡拉纪陡山沱组硒的富集与地质意义".矿物学报 37.3(2017):258-268. |
Files in This Item: | Download All | |||||
File Name/Size | DocType | Version | Access | License | ||
宜昌地区埃迪卡拉纪陡山沱组硒的富集与地质(679KB) | 期刊论文 | 作者接受稿 | 开放获取 | CC BY-NC-SA | View Download |
Items in the repository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unless otherwise indicated.
Edit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