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YIG OpenIR  > 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小兴安岭南段翠峦杂岩体成因及构造环境:来自地球化学及锆石Hf同位素的证据
杨元江; 张立东; 杨文鹏; 李成禄; 郭凤磊; 赵寒冬; 邓昌州; 沈龙; 申亮
2024
发表期刊地质通报
卷号43期号:Z1页码:416-428
摘要

通过对黑龙江省小兴安岭南段中奥陶世翠峦杂岩体的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锆石Hf同位素特征的研究,探讨岩体的形成时代、成因、物质来源和构造背景。采用LA-ICP-MS锆石U-Pb定年,获得花岗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样品的年龄分别为463±2 Ma和462±2 Ma,时代为中奥陶世。全岩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岩石均具有高Si、高K富碱,贫Ti、Mg、Fe、P等特征。大离子亲石元素K、Rb富集,高场强元素Ti、Nb、Ta、P和HREE亏损,具有显著的负Eu异常(δ5Eu=0.38~0.64),以上都显示岩浆的壳源特征。花岗闪长岩锆石的εHf(t)=2.4~3.4,数值集中且均分布于球粒陨石线之上,暗示岩浆源区为新生陆壳物质的部分熔融;地壳模式年龄TDMc=1070~1128 Ma,证实该地区存在中元古代地壳增生事件。本次研究认为,翠峦杂岩体形成于洋陆板块俯冲的构造环境。

关键词杂岩体 锆石u-pb年龄 锆石hf同位素 岩石成因 小兴安岭南段
DOI10.12097/gbc.2022.09.019
收录类别CSCD
语种中文
引用统计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条目标识符http://ir.gyig.ac.cn/handle/42920512-1/15574
专题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作者单位1.黑龙江省自然资源调查院
2.黑龙江省第一地质勘查院
3.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4.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杨元江,张立东,杨文鹏,等. 小兴安岭南段翠峦杂岩体成因及构造环境:来自地球化学及锆石Hf同位素的证据[J]. 地质通报,2024,43(Z1):416-428.
APA 杨元江.,张立东.,杨文鹏.,李成禄.,郭凤磊.,...&申亮.(2024).小兴安岭南段翠峦杂岩体成因及构造环境:来自地球化学及锆石Hf同位素的证据.地质通报,43(Z1),416-428.
MLA 杨元江,et al."小兴安岭南段翠峦杂岩体成因及构造环境:来自地球化学及锆石Hf同位素的证据".地质通报 43.Z1(2024):416-428.
条目包含的文件 下载所有文件
文件名称/大小 文献类型 版本类型 开放类型 使用许可
小兴安岭南段翠峦杂岩体成因及构造环境.p(5133KB)期刊论文作者接受稿开放获取CC BY-NC-SA浏览 下载
个性服务
推荐该条目
保存到收藏夹
查看访问统计
导出为Endnote文件
谷歌学术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杨元江]的文章
[张立东]的文章
[杨文鹏]的文章
百度学术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杨元江]的文章
[张立东]的文章
[杨文鹏]的文章
必应学术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杨元江]的文章
[张立东]的文章
[杨文鹏]的文章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文件名: 小兴安岭南段翠峦杂岩体成因及构造环境.pdf
格式: Adobe PDF
此文件暂不支持浏览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