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YIG OpenIR  > 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于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的乌江流域梯级水库表层沉积物微生物群落分析
刘嘉雯; 赵媛; 吴求生; 汪恒; 王小芳; 吴德彬; 袁权
2024
发表期刊地球与环境
卷号52期号:3页码:267-276
摘要

    微生物群落在湖库沉积物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对大规模梯级筑坝形成水库库区沉积物微生物的研究并不多见。本工作以乌江干流7个梯级水库为研究对象,针对微生物非常活跃的表层沉积物,基于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不同水库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和组成差异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乌江流域梯级水库表层沉积物中,微生物群落α多样性指数总体上呈现从上游到下游逐渐降低的趋势;β多样性表现为洪家渡水库和乌江渡水库的微生物群落与其他水库差异性较大,这可能与它们较长的库龄或滞水时间有关。变形菌门是各水库沉积物中微生物群落门水平上相对丰度最高的优势菌门(Proteobacteria, 17.28%~30.40%),其中γ-变形菌纲为纲水平的优势菌(Gammaproteobacteria, 12.14%~28.08%)。库龄是控制水库表层沉积物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的主要环境因子,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和稳定性随着水库库龄的增大而降低,微生物群落构建过程主要受随机性过程的主导。研究结果揭示了不同库龄梯级水库微生物群落的演化机制,为水库合理开发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重要科学依据。

关键词沉积物 微生物群落 多样性 环境因子
DOI10. 14050 / j. cnki. 1672-9250. 2023. 51. 012
收录类别CSCD
语种中文
引用统计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条目标识符http://ir.gyig.ac.cn/handle/42920512-1/15569
专题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作者单位1.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中国科学院大学
3.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水利部水工程生态效应与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刘嘉雯,赵媛,吴求生,等. 基于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的乌江流域梯级水库表层沉积物微生物群落分析[J]. 地球与环境,2024,52(3):267-276.
APA 刘嘉雯.,赵媛.,吴求生.,汪恒.,王小芳.,...&袁权.(2024).基于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的乌江流域梯级水库表层沉积物微生物群落分析.地球与环境,52(3),267-276.
MLA 刘嘉雯,et al."基于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的乌江流域梯级水库表层沉积物微生物群落分析".地球与环境 52.3(2024):267-276.
条目包含的文件 下载所有文件
文件名称/大小 文献类型 版本类型 开放类型 使用许可
基于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的乌江(1990KB)期刊论文作者接受稿开放获取CC BY-NC-SA浏览 下载
个性服务
推荐该条目
保存到收藏夹
查看访问统计
导出为Endnote文件
谷歌学术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刘嘉雯]的文章
[赵媛]的文章
[吴求生]的文章
百度学术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刘嘉雯]的文章
[赵媛]的文章
[吴求生]的文章
必应学术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刘嘉雯]的文章
[赵媛]的文章
[吴求生]的文章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文件名: 基于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的乌江流域梯级水库表层沉积物微生物群落分析.pdf
格式: Adobe PDF
此文件暂不支持浏览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