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nowledge Management System Of Institute of Geochemistry,CAS
俯冲大洋沉积物的电学性质演化及意义 | |
殷传驭; 胡海英; 赖金华; 吴金燕; 罗松 | |
2024 | |
发表期刊 |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 |
卷号 | 43期号:6页码:1272-1279 |
摘要 | 大地电磁测量显示大洋俯冲带(<40 km)的弧前区域存在高电导率异常,这些异常通常认为是俯冲板块发生变质脱水反应释放出流体而引起的。大洋沉积物是俯冲板片水与碳的重要携带者,其脱出的水可能是弧前深部富水流体的重要来源。电导率对矿物岩石的脱水、脱碳、相变、微观结构变化非常敏感,因此可用于监测海洋沉积物在俯冲过程中的物理化学性质演变,约束俯冲带电性结构和脱挥发分对地幔流体来源的影响。本研究利用YJ-3000t多面顶大压机设备,采用交流阻抗谱法对太平洋大洋沉积物在350~900℃和1.0 GPa条件下的电导率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显示,在1.0 GPa时沉积物的电导率随着温度的升高逐步增大;在550℃时,由于黏土矿物脱水,导致电导率增大趋势明显降低;当温度升至900℃时,由于变质脱水反应产生的流体逃逸以及脱水后的高阻矿物相,样品发生了部分熔融,电导率明显下降。综合岩石学和地热结构,海洋沉积物脱水产生的含水流体可能是引起弧前区域(<40 km)高导异常的主要原因之一。 |
关键词 | 大洋沉积物 俯冲带 高温高压 脱挥发分 高导异常 |
DOI | 10.3724/j.issn.1007-2802.20240078 |
收录类别 | CSCD |
语种 | 中文 |
引用统计 | |
文献类型 | 期刊论文 |
条目标识符 | http://ir.gyig.ac.cn/handle/42920512-1/15531 |
专题 | 地球内部物质高温高压实验室 |
作者单位 | 1.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地球内部物质高温高压重点实验室 2.中国科学院大学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殷传驭,胡海英,赖金华,等. 俯冲大洋沉积物的电学性质演化及意义[J].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24,43(6):1272-1279. |
APA | 殷传驭,胡海英,赖金华,吴金燕,&罗松.(2024).俯冲大洋沉积物的电学性质演化及意义.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43(6),1272-1279. |
MLA | 殷传驭,et al."俯冲大洋沉积物的电学性质演化及意义".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43.6(2024):1272-1279. |
条目包含的文件 | 下载所有文件 | |||||
文件名称/大小 | 文献类型 | 版本类型 | 开放类型 | 使用许可 | ||
俯冲大洋沉积物的电学性质演化及意义.pd(2314KB) | 期刊论文 | 作者接受稿 | 开放获取 | CC BY-NC-SA | 浏览 下载 |
个性服务 |
推荐该条目 |
保存到收藏夹 |
查看访问统计 |
导出为Endnote文件 |
谷歌学术 |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殷传驭]的文章 |
[胡海英]的文章 |
[赖金华]的文章 |
百度学术 |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殷传驭]的文章 |
[胡海英]的文章 |
[赖金华]的文章 |
必应学术 |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殷传驭]的文章 |
[胡海英]的文章 |
[赖金华]的文章 |
相关权益政策 |
暂无数据 |
收藏/分享 |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修改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