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昆仑晚古生代盆地演化与成矿作用 | |
张羽佳; 李溪遥; 吴承泉; 徐进鸿; 张正伟 | |
2024 | |
发表期刊 | 矿物学报
![]() |
卷号 | 44期号:4页码:478-492 |
摘要 | 在西昆仑北部地区,由于古特提斯洋汇聚作用,导致形成弧后伸展构造带以及一系列晚古生代沉积盆地。本文着重综述以下几个问题:1)位于塔里木地块南缘上的塔木-卡兰古盆地带,由于坳陷作用连续沉积了中泥盆统-上二叠统地层,其构造位置相当于远域大陆弧后环境盆地;位于西昆仑地块北缘的奥依塔格-库尔良弧后盆地带,由于裂陷作用断续地沉积了中泥盆统-上二叠统地层,其构造位置相当于弧后盆地。虽然这两个盆地带之间被铁克里克断隆带所分隔,但它们的演化过程具有同时性。2)盆地中主要有两期岩浆岩活动,一是与盆地扩张期同生的“双峰式”岩浆岩(339~291 Ma),二是与盆地闭合有关的中酸性岩浆岩(265~206 Ma);3)在盆地演化过程中,中泥盆世-早二叠世是盆地扩张期,在局部坳陷的封闭盆地和缺氧环境下形成同生沉积矿床,主要包括海相砂岩型铜矿床、喷流沉积型铅锌矿床、沉积锰矿床以及VMS型铜矿床;中二叠世-早三叠世是盆地闭合期,由于盆-山转换作用导致沉积基底褶皱和岩浆活动,并形成了构造-热液和岩浆热液成矿作用。总之,晚古生代区域伸展构造环境受制于古特提斯汇聚作用,在这些盆地扩张到闭合的演化过程中,形成沉积型矿床、岩浆热液型矿床和构造-热液型矿床。 |
DOI | 10.3724/j.1000-4734.2024.44.024 |
收录类别 | CSCD |
语种 | 中文 |
引用统计 | |
文献类型 | 期刊论文 |
条目标识符 | http://ir.gyig.ac.cn/handle/42920512-1/15459 |
专题 | 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作者单位 | 1.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河南省地质研究院 3.贵州省铜仁学院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张羽佳,李溪遥,吴承泉,等. 西昆仑晚古生代盆地演化与成矿作用[J]. 矿物学报,2024,44(4):478-492. |
APA | 张羽佳,李溪遥,吴承泉,徐进鸿,&张正伟.(2024).西昆仑晚古生代盆地演化与成矿作用.矿物学报,44(4),478-492. |
MLA | 张羽佳,et al."西昆仑晚古生代盆地演化与成矿作用".矿物学报 44.4(2024):478-492. |
条目包含的文件 | 下载所有文件 | |||||
文件名称/大小 | 文献类型 | 版本类型 | 开放类型 | 使用许可 | ||
西昆仑晚古生代盆地演化与成矿作用.pdf(5254KB) | 期刊论文 | 作者接受稿 | 开放获取 | CC BY-NC-SA | 浏览 下载 |
个性服务 |
推荐该条目 |
保存到收藏夹 |
查看访问统计 |
导出为Endnote文件 |
谷歌学术 |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张羽佳]的文章 |
[李溪遥]的文章 |
[吴承泉]的文章 |
百度学术 |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张羽佳]的文章 |
[李溪遥]的文章 |
[吴承泉]的文章 |
必应学术 |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张羽佳]的文章 |
[李溪遥]的文章 |
[吴承泉]的文章 |
相关权益政策 |
暂无数据 |
收藏/分享 |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修改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