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YIG OpenIR  > 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贵州地质高背景区稻鱼共生系统汞的风险评估
戴婷; 闫海鱼; 荆敏; 余敏芬; 王俊丽
2024
发表期刊生态毒理学报
卷号19期号:5页码:277-288
摘要

为了解高地质背景区稻鱼共生系统中汞的潜在环境和健康风险,本研究选取贵州省喀斯特地质高背景区黔东南丹寨县、麻江县和非喀斯特地区从江县、榕江县和锦屏县为研究对象,采集稻鱼共生系统中稻田土壤、稻米和稻花鱼样品,测定总汞(THg)和甲基汞(MeHg)含量。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估土壤环境风险;通过稻米和稻花鱼MeHg含量及不同年龄段居民膳食摄入情况,评估了居民摄入稻米和稻花鱼的汞暴露风险。结果表明:喀斯特地区土壤THg和MeHg含量均高于非喀斯特地区,但其甲基化率却弱于后者;喀斯特区域分别有28%和37%的稻田土壤样品THg含量超过我国水稻生产土壤汞阈值标准(0.65 mg·kg-1)和农用地水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0.50 mg·kg-1),而非喀斯特区域土壤均未超标。土壤生态风险评估结果显示:喀斯特地区土壤的汞污染水平和生态风险更高。喀斯特地区稻米THg和稻花鱼MeHg含量分别为(5.15±4.19) ng·g-1和(32.80±23.05) ng·g-1,高于非喀斯特区域分别为(3.43±0.87) ng·g-1和(11.77±7.08) ng·g-1,但稻米汞的富集系数更低,鱼米汞含量均低于我国食品安全标准限值规定的THg 0.02 mg·kg-1和MeHg 0.50 mg·kg-1。居民膳食风险评估表明:“稻米+稻花鱼”食用模式的居民风险值HQ较高,且随居民年龄增加而降低,女性高于男性,但总体HQ<1,对居民没有汞暴露风险。以上结果表明,地质高背景区的稻鱼共生系统整体呈现低风险水平。

收录类别CSCD
语种中文
引用统计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条目标识符http://ir.gyig.ac.cn/handle/42920512-1/15447
专题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作者单位1.贵州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环境污染与疾病监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3.中国科学院大学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戴婷,闫海鱼,荆敏,等. 贵州地质高背景区稻鱼共生系统汞的风险评估[J]. 生态毒理学报,2024,19(5):277-288.
APA 戴婷,闫海鱼,荆敏,余敏芬,&王俊丽.(2024).贵州地质高背景区稻鱼共生系统汞的风险评估.生态毒理学报,19(5),277-288.
MLA 戴婷,et al."贵州地质高背景区稻鱼共生系统汞的风险评估".生态毒理学报 19.5(2024):277-288.
条目包含的文件 下载所有文件
文件名称/大小 文献类型 版本类型 开放类型 使用许可
贵州地质高背景区稻鱼共生系统汞的风险评估(1477KB)期刊论文作者接受稿开放获取CC BY-NC-SA浏览 下载
个性服务
推荐该条目
保存到收藏夹
查看访问统计
导出为Endnote文件
谷歌学术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戴婷]的文章
[闫海鱼]的文章
[荆敏]的文章
百度学术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戴婷]的文章
[闫海鱼]的文章
[荆敏]的文章
必应学术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戴婷]的文章
[闫海鱼]的文章
[荆敏]的文章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文件名: 贵州地质高背景区稻鱼共生系统汞的风险评估.pdf
格式: Adobe PDF
此文件暂不支持浏览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