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YIG OpenIR  > 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西南地区中世纪暖期以来的温湿模式:来自黔西高原野鸡坪泥炭沉积记录的证据
曾巧; 曾蒙秀; 彭海军; 伍永秋; 宋友桂; 王嘉晟; 刘云凤; 吴江宏; 盛恩国; 吴洋洋; 王天阳; 倪健
2024
发表期刊地理科学
卷号44期号:10
摘要

通过高密度AMS14C测年构建黔西高原野鸡坪泥炭YJP01钻孔的年代框架,基于多环境代用指标分析,并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探究野鸡坪泥炭中主要地球化学元素来源及其环境指示意义,恢复该区中世纪暖期至小冰期详细的气候变化过程。结合已有研究成果,解析西南地区及临近区域在这2个时期气候条件的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野鸡坪地区中世纪暖期(1 200―1450年)和小冰期(1 450―1880年)的气候特征分别为暖湿和冷干,与周边地区的古气候记录具有较好的一致性;(2)西南地区在这2个气候特征时期存在“暖湿-冷干”和“暖干-冷湿”2种温湿度组合模式,在空间上存在一条分界线并呈现东西分异模式;(3)西风南支位置的南北移动对西南地区过去千年的温湿度组合模式具有明显影响。

关键词西风 野鸡坪泥炭 岩芯扫描 小冰期 喀斯特地区
DOI10.13249/j.cnki.sgs.20210937
收录类别CSCD
语种中文
引用统计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条目标识符http://ir.gyig.ac.cn/handle/42920512-1/15435
专题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作者单位1.浙江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2.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3.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4.遵义师范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
5.贵州师范学院地理资源学院
6.浙江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曾巧,曾蒙秀,彭海军,等. 中国西南地区中世纪暖期以来的温湿模式:来自黔西高原野鸡坪泥炭沉积记录的证据[J]. 地理科学,2024,44(10).
APA 曾巧.,曾蒙秀.,彭海军.,伍永秋.,宋友桂.,...&倪健.(2024).中国西南地区中世纪暖期以来的温湿模式:来自黔西高原野鸡坪泥炭沉积记录的证据.地理科学,44(10).
MLA 曾巧,et al."中国西南地区中世纪暖期以来的温湿模式:来自黔西高原野鸡坪泥炭沉积记录的证据".地理科学 44.10(2024).
条目包含的文件
文件名称/大小 文献类型 版本类型 开放类型 使用许可
中国西南地区中世纪暖期以来的温湿模式来自(2564KB)期刊论文作者接受稿开放获取CC BY-NC-SA浏览 请求全文
个性服务
推荐该条目
保存到收藏夹
查看访问统计
导出为Endnote文件
谷歌学术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曾巧]的文章
[曾蒙秀]的文章
[彭海军]的文章
百度学术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曾巧]的文章
[曾蒙秀]的文章
[彭海军]的文章
必应学术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曾巧]的文章
[曾蒙秀]的文章
[彭海军]的文章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文件名: 中国西南地区中世纪暖期以来的温湿模式来自黔西高原野鸡坪泥炭沉积记录的证据.pdf
格式: Adobe PDF
此文件暂不支持浏览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