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螺沟冰川退缩区中铬的分布、累积与来源 | |
杨闻强; 曾熙雯; 吕展; 刘楠涛; 陈霈嘉; 王训![]() | |
2022 | |
发表期刊 | 中国环境科学
![]() |
卷号 | 42期号:11页码:5229-5238 |
摘要 | 以青藏高原海螺沟冰川退缩区为研究对象,借助其长达160a的植被演替序列,探讨Cr的时空分布和累积循环特征,并解析其潜在来源.结果表明,退缩区C层土壤Cr含量为(155.17±32.68) mg/kg,显著高于O层(48.23±10.21) mg/kg (P<0.05).随着植被的演替,O层土壤Cr含量随淋溶作用的增强而逐渐降低.在植被系统中,各演替阶段优势种对Cr均无显著富集特征(ω<1).此外,土壤是冰川退缩区生态系统的主要Cr库(2269.90±234.57)mg/m2,而各样地O层土壤Cr储量约为植被的9~20倍.随着演替的进行,土壤有机质含量升高而植被的“归还作用”减弱,导致Oi、Oe层土壤Cr储量逐渐减小而Oa层和植物Cr储量逐渐增大.研究发现,“高循环强度-低吸收利用”为冰川退缩区生态系统中Cr的主要循环策略.根据主成分解析结果,贡嘎山土壤Cr以母质土壤风化来源为主(68.89%),而大气沉降对其影响并不显著.
|
关键词 | 冰川退缩区 时空分布 循环特征 源解析 |
DOI | 10.19674/j.cnki.issn1000-6923.2022.0196 |
收录类别 | EI |
语种 | 中文 |
引用统计 | |
文献类型 | 期刊论文 |
条目标识符 | http://ir.gyig.ac.cn/handle/42920512-1/13337 |
专题 | 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作者单位 | 1.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2.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3.重庆市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重点实验室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杨闻强,曾熙雯,吕展,等. 海螺沟冰川退缩区中铬的分布、累积与来源[J]. 中国环境科学,2022,42(11):5229-5238. |
APA | 杨闻强.,曾熙雯.,吕展.,刘楠涛.,陈霈嘉.,...&王定勇.(2022).海螺沟冰川退缩区中铬的分布、累积与来源.中国环境科学,42(11),5229-5238. |
MLA | 杨闻强,et al."海螺沟冰川退缩区中铬的分布、累积与来源".中国环境科学 42.11(2022):5229-5238. |
条目包含的文件 | 下载所有文件 | |||||
文件名称/大小 | 文献类型 | 版本类型 | 开放类型 | 使用许可 | ||
海螺沟冰川退缩区中铬的分布、累积与来源.(1629KB) | 期刊论文 | 作者接受稿 | 开放获取 | CC BY-NC-SA | 浏览 下载 |
个性服务 |
推荐该条目 |
保存到收藏夹 |
查看访问统计 |
导出为Endnote文件 |
谷歌学术 |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杨闻强]的文章 |
[曾熙雯]的文章 |
[吕展]的文章 |
百度学术 |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杨闻强]的文章 |
[曾熙雯]的文章 |
[吕展]的文章 |
必应学术 |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杨闻强]的文章 |
[曾熙雯]的文章 |
[吕展]的文章 |
相关权益政策 |
暂无数据 |
收藏/分享 |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修改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