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北沙子江铀矿床沥青铀矿原位微区年代学和元素分析:对铀成矿作用的启示 | |
陈佑纬; 胡瑞忠![]() | |
2019 | |
Source Publication | 岩石学报
![]() |
Volume | 35Issue:9Pages:2679-2694 |
Abstract | 微区原位分析是地球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但这些分析技术在华南热液铀矿床中的应用相对较少,限制了对铀矿床成矿机理的深入认识。沙子江铀矿床是华南著名的花岗岩型热液铀矿床。本文利用电子探针(EMPA)、激光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以及二次离子探针(SIMS)等微区原位分析技术,对沙子江铀矿床中的沥青铀矿开展了U-Pb同位素年代学及元素组成研究,确定了沥青铀矿的形成时代及成分特征,并探讨了蚀变作用对沥青铀矿成分及其表面年龄或化学年龄的影响。电子探针分析结果显示,该沥青铀矿以富铀和钙、极低含量的ThO2和稀土元素为特征,揭示其为低温热液成因,成矿热液富含Ca。LA-ICP-MS分析结果显示,沥青铀矿的稀土元素总量较低,其配分模式呈轻稀土富集型,具有明显的负Eu异常,与赋矿围岩豆乍山花岗岩的稀土元素组成相似,暗示其铀源可能与豆乍山岩体有密切的关系。蚀变和未蚀变沥青铀矿成分的对比研究显示,蚀变作用会导致硅元素大量进入沥青铀矿晶格,造成铀和铅的丢失,从而影响沥青铀矿的表观年龄或化学年龄,但沥青铀矿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不会受到蚀变的影响。未蚀变沥青铀矿的SIMS微区原位分析获得的U-Pb年龄为101.3±4.5Ma,表明沙子江铀矿床存在100Ma左右的铀成矿事件。受岩石圈伸展控制形成的富CO流体与富铀花岗岩相互作用浸取出花岗岩中的铀,并在合适的构造部位沉淀形成了沙子江铀矿床。 |
Keyword | 沙子江铀矿床 沥青铀矿 微区分析 矿物化学 年代学 |
Indexed By | CSCD |
Language | 中文 |
CSCD ID | CSCD:6581126 |
Citation statistics | |
Document Type | 期刊论文 |
Identifier | http://ir.gyig.ac.cn/handle/42920512-1/10292 |
Collection | 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Corresponding Author | 胡瑞忠 |
Affiliation | 1.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 |
Recommended Citation GB/T 7714 | 陈佑纬,胡瑞忠,骆金诚,等. 桂北沙子江铀矿床沥青铀矿原位微区年代学和元素分析:对铀成矿作用的启示[J]. 岩石学报,2019,35(9):2679-2694. |
APA | 陈佑纬,胡瑞忠,骆金诚,&董少花.(2019).桂北沙子江铀矿床沥青铀矿原位微区年代学和元素分析:对铀成矿作用的启示.岩石学报,35(9),2679-2694. |
MLA | 陈佑纬,et al."桂北沙子江铀矿床沥青铀矿原位微区年代学和元素分析:对铀成矿作用的启示".岩石学报 35.9(2019):2679-2694. |
Files in This Item: | ||||||
File Name/Size | DocType | Version | Access | License | ||
桂北沙子江铀矿床沥青铀矿原位微区年代学和(2973KB) | 期刊论文 | 作者接受稿 | 开放获取 | CC BY-NC-SA | View Application Full Text |
Items in the repository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unless otherwise indicated.
Edit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