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散金属超常富集的主要科学问题 | |
温汉捷; 周正兵; 朱传威; 罗重光; 王大钊; 杜胜江; 李晓峰; 陈懋弘; 李红谊 | |
2019 | |
Source Publication | 岩石学报
![]() |
Volume | 35Issue:11Pages:3271-3291 |
Abstract | 稀散金属对国民经济、国家安全和科技革新具有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对高、精、尖科技和未来能源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稀散金属的储量相对稀少且地域分布高度不均,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存在较高供应风险;另一方面,其"稀"、"伴"、"细"的特点决定了对其地球化学性质和行为认识的薄弱,元素超常富集机理的问题仍存在较大争议。近20年以来关于稀散金属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矿床类型和成矿专属性、资源储量评估、超常富集机制等方面,突破了"稀散金属不能形成独立矿床"的认识,初步建立了稀散金属成矿理论体系。稀散元素的超常富集往往需要十分苛刻的条件和特殊的地球化学过程:铼的超常富集受制于地幔熔融过程和洋壳沉积物的再循环,以及岩浆氧逸度、去气过程;铟与锡的关系紧密,岩浆中镁铁质矿物结晶过程及挥发组分控制成矿热液中铟的金属量;碱性岩的幔源性、高氧逸度、高挥发性促进碲的迁移和富集,铁锰结壳中δ-Mn O2或Fe OOH可以吸附大量的碲;镉的超常富集行为主要与锌相关,不同类型铅锌矿床中镉的富集程度具有明显的差别;锗在铅锌矿床中主要以类质同象替代锌进入闪锌矿中,煤层中倾向于和有机质结合形成锗的络合物及有机化合物。基于已有认识,今后应当重点加强元素地球化学行为对稀散金属富集控制的研究,壳幔相互作用、热液过程、表生风化沉积以及多期多阶段地质事件耦合机制的研究,以及非常规类型稀散金属矿床的成矿潜力研究。本专辑报道了近年来这些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13篇文章,主要涉及岩浆热液型矿床、低温热液型铅锌矿床、表生风化-沉积过程中稀散金属的富集成矿,以及稀散金属矿床的探测技术与预测方法研究等。 |
Keyword | 稀散金属 超常富集 地球化学性质 科学问题 |
Indexed By | CSCD |
Language | 中文 |
Citation statistics | |
Document Type | 期刊论文 |
Identifier | http://ir.gyig.ac.cn/handle/42920512-1/10270 |
Collection | 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Affiliation | 1.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 3.东华理工大学核资源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 4.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 5.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6.中国地质大学 |
Recommended Citation GB/T 7714 | 温汉捷;周正兵;朱传威;罗重光;王大钊;杜胜江;李晓峰;陈懋弘;李红谊. 稀散金属超常富集的主要科学问题[J]. 岩石学报,2019,35(11):3271-3291. |
APA | 温汉捷;周正兵;朱传威;罗重光;王大钊;杜胜江;李晓峰;陈懋弘;李红谊.(2019).稀散金属超常富集的主要科学问题.岩石学报,35(11),3271-3291. |
MLA | 温汉捷;周正兵;朱传威;罗重光;王大钊;杜胜江;李晓峰;陈懋弘;李红谊."稀散金属超常富集的主要科学问题".岩石学报 35.11(2019):3271-3291. |
Files in This Item: | Download All | |||||
File Name/Size | DocType | Version | Access | License | ||
稀散金属超常富集的主要科学问题.pdf(1718KB) | 期刊论文 | 作者接受稿 | 开放获取 | CC BY-NC-SA | View Download |
Items in the repository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unless otherwise indicated.
Edit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