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东碳酸盐岩风化壳地球化学及生物风化特征 | |
褚华硕 | |
Subtype | 博士 |
Thesis Advisor | 季宏兵 |
2017 | |
Degree Grantor |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
Place of Conferral | 北京 |
Degree Name | 博士 |
Degree Discipline | 地球化学 |
Keyword | 滇东 碳酸盐岩风化壳 红土 生物风化 |
Other Abstract | 云南省独特的气候和地质条件,使得在滇东地区发育了广泛的红色碳酸盐岩风化壳。本文采用了地球化学和矿物学等分析手段,综合研究了滇东典型的红土风化壳的物质来源、元素演化特征以及生物风化的广泛存在问题,同时对滇东的红色风化壳的矿物学特征、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探讨,发展了铁钠指标作为风化壳研究的重要指示,并对地衣风化白云岩和铝铁矿石进行了细致的探讨。 对比研究了发育在灰岩上的3个红土风化壳和发育在白云岩之上的2个红土风化壳进行了2个层面的对比研究。通过对云南东部五个典型碳酸盐岩红色风化壳的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得到以下几点认识:1、下伏基岩为白云岩的2个剖面和下伏基岩为灰岩的三个剖面,均发育了典型的红土层;通过Fe vs Al的关系比较可以得出结论,Fe vs Al并不是碳酸盐岩原位风化的充分必要特征,尽管可以通过排除峨眉山玄武岩和中国黄土对剖面风化过程中的物质贡献,但是不能排除临近区域剖面物质再外力作用下的混合。2、虽然CIA的计算结果显示5个剖面的红土层风化程度很高,但是UCC标准化的K却都在红土层得到了富集,说明次生黏土矿物在云南特定的干湿交替气候下相对稳定。3、REE球粒陨石标准化显示除了SJC的红土层有区别于基岩的Ce正异常的出现,但是整体上5个剖面的稀土元素分布模式均与各自的基岩相似,存在一定的继承特性。4、基于迁移率的元素迁移结果显示,灰岩和白云岩发育的风化壳在元素迁移方面差异较大。而且三家村的元素迁移特征表明,前期的Fe vs Al 关系异常、Ce正异常均可能是因为此剖面并非原位风化。5、铁钠指标作为一个相关性极强的指标可以更广泛的应用于风化壳的研究。 通过元素地球化学的结果分析本研究意识到,在云南的碳酸盐岩风化壳,无论是SL1的岩粉几乎没有化学成分变化,还是架木革半风化白云岩风化壳的矿物成分稳定,都得出了一个结论:化学风化在云南的一些剖面中并不其主要作用,因此本文着重对生物风化进行了扫描电镜的系统研究。主要得到以下几点: 1)架木革半风化白云岩剖面从基岩到顶部,并未经历多少化学成分的改变,主要是受到地衣的生物破坏作用; 2)通过扫描电镜检查,总结了地衣对白云岩剖面进行风化的五个阶段; 3)利用扫描电镜线扫描方法,观测到了地衣与白云岩晶体之间的物质交换,认为铬是地衣进行生物侵蚀的重要媒介,既可以作为有机铬酸去溶蚀矿物,又可以将多余的铬酸以铁尖晶石的方式排除体外。除体外。 4)通过主量元素测定、扫描电镜等手段发现了白云岩风化过程中从母岩到风化前端Mg/Ca的下降趋势,以及在地衣作用下白云岩晶体的Mg/Ca变化趋势。 5)从红舍克环形石观测到底贝壳类铁钙质化石说明,红舍克地区曾经历了海相沉积并至今被完整的保留了下来,推测环形石的形成就类似于鹅卵石在浅海中翻滚而形成的。 |
Subject Area | 环境地球化学 |
Language | 中文 |
Document Type | 学位论文 |
Identifier | http://ir.gyig.ac.cn/handle/352002/7579 |
Collection | 研究生_研究生_学位论文 |
First Author Affilication |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
Recommended Citation GB/T 7714 | 褚华硕. 滇东碳酸盐岩风化壳地球化学及生物风化特征[D]. 北京.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17. |
Files in This Item: | ||||||
File Name/Size | DocType | Version | Access | License | ||
滇东碳酸盐岩风化壳地球化学及生物风化特征(19418KB) | 学位论文 | 暂不开放 | CC BY-NC-SA | Application Full Text |
Items in the repository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unless otherwise indicated.
Edit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