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中地区陡山沱期开阳、瓮安磷矿区成矿作用研究现状探讨 | |
杨海英; 肖加飞; 李艳桃; 和景阳 | |
2017 | |
Source Publication | 地质找矿论丛
![]() |
Issue | 4Pages:551-561 |
Other Abstract | 在震旦纪陡山沱期,扬子地台发生了大规模的成磷事件,广泛发育磷质岩和碳酸盐岩沉积;磷质岩在黔中、鄂西等地构成了超大型矿床,代表了地球历史中最早出现的成磷事件。文章通过分析总结瓮安、开阳地区陡山沱期形成磷矿床的古地理环境、物质来源、成矿机制、成矿模式等,旨在于讨论磷块岩成因的研究现状,分析研究中存在歧义的原因,以此探讨成矿模式构建的具体研究方向,提出适宜的研究方法。陡山沱期黔中地区磷块岩研究主要有以下焦点:1)沉积环境的氧化-还原性质,海水氧化-还原分层模式;2)成矿物质来源存在多种观点,没有证据否定任何一种物质来源,但也没有直接证据证明磷的来源;3)多种成磷机制的观点并存,成磷作用为生物成磷作用、海相热水成磷作用、机械成磷作用和生物化学/化学成磷作用,但其相互作用之间关系不清楚。目前的成矿模式观点有"上升洋流成矿模式"、"沉积-成岩成矿模式",两种成矿模式仍需要进一步完善。因此,如何采取新的研究方法,展开对古地理环境、物质来源、成矿机制方面的研究值得深入讨论。构建黔中地区完整的海相沉积磷块岩的成矿模式,将在今后的扬子地台成矿系统讨论和矿床的找寻中发挥重要作用。 |
Keyword | 陡山沱期 古地理环境 成矿作用 成矿模式 黔中地区 |
Subject Area | 矿床地球化学 |
Indexed By | CSCD |
Language | 中文 |
CSCD ID | CSCD:6133936 |
Citation statistics | |
Document Type | 期刊论文 |
Identifier | http://ir.gyig.ac.cn/handle/352002/7521 |
Collection | 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_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_期刊论文 |
Recommended Citation GB/T 7714 | 杨海英,肖加飞,李艳桃,等. 黔中地区陡山沱期开阳、瓮安磷矿区成矿作用研究现状探讨[J]. 地质找矿论丛,2017(4):551-561. |
APA | 杨海英,肖加飞,李艳桃,&和景阳.(2017).黔中地区陡山沱期开阳、瓮安磷矿区成矿作用研究现状探讨.地质找矿论丛(4),551-561. |
MLA | 杨海英,et al."黔中地区陡山沱期开阳、瓮安磷矿区成矿作用研究现状探讨".地质找矿论丛 .4(2017):551-561. |
Files in This Item: | ||||||
File Name/Size | DocType | Version | Access | License | ||
黔中地区陡山沱期开阳、瓮安磷矿区成矿作用(749KB) | 开放获取 | License | View Application Full Text |
Items in the repository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unless otherwise indicated.
Edit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