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兴铜厂斑岩铜矿脉体类型、分布规律及其对成矿的指示意义 | |
王翠云; 李晓峰; 肖荣; 杨锋; 王增科; 朱小云 | |
2012 | |
发表期刊 | 矿床地质
![]() |
卷号 | 31期号:1页码:94-110 |
其他摘要 | 德兴铜矿是中国东部重要的大型斑岩铜矿,由朱砂红、铜厂和富家坞等3个矿床组成。在详细的野外脉体填图基础上,文章把德兴铜厂斑岩铜矿的成矿脉体划分为A脉、B脉、D脉和H脉等4种类型。研究发现,A脉的形成与钾化蚀变有关,脉体不规则且不连续,以粒状石英±钾长石±黑云母±磁铁矿±少量黄铁矿±少量黄铜矿的矿物组合为特征;B脉的形成与钾质硅酸盐水解有关,脉体较规则且连续,以石英±辉钼矿±黄铜矿±黄铁矿的矿物组合为特征,石英颗粒呈典型的梳状或长柱状对称于脉壁生长;D脉的形成与石英-绢云母化蚀变有关,以黄铁矿±石英±黄铜矿的矿物组合为特征,脉壁发育绢云母晕;H脉的形成与碳酸盐化有关,以方解石±赤铁矿±黄铁矿±黄铜矿的矿物组合为特征。这4种脉体分别记录了成矿流体演化至不同阶段,热液蚀变作用的特点及其与Cu-Mo硫化物沉淀的关系。脉体的宽度-间距定量统计分析表明,脉体宽度(T)服从于幂次分布定律;脉体间距(S)服从于负指数分布或介于对数正态分布与负指数分布之间。脉体宽度分维值D值(0.91~1.35)普遍>1,反映脉体系统的连通性较差,矿化程度较弱。脉体间距变差系数Cν值(0.49~0.92)均<1,说明脉体簇生聚集程度较低,矿化程度较弱;处于脉体聚集中心的脉体,代表着热液流体运移的通道,制约着其他脉体的展布。 |
关键词 | 地质学 脉体类型 脉体宽度 脉体间距 Cu-mo矿化作用 斑岩铜矿 铜厂 德兴 |
学科领域 | 矿床地球化学 |
收录类别 | CSCD |
语种 | 中文 |
CSCD记录号 | CSCD:4451629 |
引用统计 | |
文献类型 | 期刊论文 |
条目标识符 | http://ir.gyig.ac.cn/handle/352002/7116 |
专题 | 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_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_期刊论文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王翠云,李晓峰,肖荣,等. 德兴铜厂斑岩铜矿脉体类型、分布规律及其对成矿的指示意义[J]. 矿床地质,2012,31(1):94-110. |
APA | 王翠云,李晓峰,肖荣,杨锋,王增科,&朱小云.(2012).德兴铜厂斑岩铜矿脉体类型、分布规律及其对成矿的指示意义.矿床地质,31(1),94-110. |
MLA | 王翠云,et al."德兴铜厂斑岩铜矿脉体类型、分布规律及其对成矿的指示意义".矿床地质 31.1(2012):94-110. |
条目包含的文件 | 下载所有文件 | |||||
文件名称/大小 | 文献类型 | 版本类型 | 开放类型 | 使用许可 | ||
德兴铜厂斑岩铜矿脉体类型、分布规律及其对(2288KB) | 开放获取 | 使用许可 | 浏览 下载 |
个性服务 |
推荐该条目 |
保存到收藏夹 |
查看访问统计 |
导出为Endnote文件 |
谷歌学术 |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王翠云]的文章 |
[李晓峰]的文章 |
[肖荣]的文章 |
百度学术 |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王翠云]的文章 |
[李晓峰]的文章 |
[肖荣]的文章 |
必应学术 |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王翠云]的文章 |
[李晓峰]的文章 |
[肖荣]的文章 |
相关权益政策 |
暂无数据 |
收藏/分享 |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修改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