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南油田文西断裂带成藏规律研究 | |
赵习森 | |
2006-10-10 | |
Degree Grantor |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
Place of Conferral | 地球化学研究所 |
Degree Name | 博士 |
Keyword | 层序地层学 沉积体系 构造样式 成藏模式 油气预测 |
Abstract | 本文研究首先在研究区目的层段精细地层对比、重建地层层序格架基础上,开展沉积体系演化和砂体分布特征、断裂构造的几何学、运动学、形成演化机制和构造模式、油气藏形成和分布等多学科综合研究。其次,结合平衡剖面技术、扫描电镜等先进测试手段,阐明文西断裂带构造特征及构造演化规律。运用层序地层学的方法和理论,确定研究区目的层段的沉积特征、砂体及储层的成因类型和地震反演技术,储层的空间展布规律;最后应用油气系统理论方法及断层评价等进行油气成藏条件分析,阐明该区油气藏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油藏类型及油气水分布规律,并进行勘探目标的预测,提出有利的含油区块,并取得了以下创新性成果: 1.该项目首次在文西断裂带进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建立了层序格架和层序模式,解决了地层对比过程中的穿时问题。 2.通过湖平面变化分析确定Ⅲ5准层序组(沙三中顶)时期(盐岩、油页岩沉积时期)水体最深(深湖半深湖),表明文9盐属深湖成因。 3.沉积相的分析是在等时层序格架控制下进行的,更好地反映了沉积微相的剖面和平面规律。通过沉积相研究发现了储层性质较好而没有开发的Ps14块、W242块。 4.构造研究过程中利用泥岩涂抹、声波时差散点图等方法进行了断层封闭性分析,为区块评价提供了定量依据。 5.以油气成藏条件研究为基础,以油源、油气运移以及断层封闭特征相结合,建立了六种成藏模式,对文西断裂带油气藏机制有了进一步认识。 6.通过综合研究,提出了下一步勘探开发的重点区块为Ps14块、W242块以及W141块等11个区块。 |
Pages | 149 |
Language | 中文 |
Document Type | 学位论文 |
Identifier | http://ir.gyig.ac.cn/handle/352002/3148 |
Collection | 研究生_研究生_学位论文 |
Recommended Citation GB/T 7714 | 赵习森. 文南油田文西断裂带成藏规律研究[D]. 地球化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2006. |
Files in This Item: | ||||||
File Name/Size | DocType | Version | Access | License | ||
10001_20031800650041(5662KB) | 暂不开放 | -- | Application Full Text |
Items in the repository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unless otherwise indicated.
Edit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