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喀斯特高原湖泊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中的锌同位素特征 |
| 梁莉莉; 刘丛强; 王中良; 朱祥坤; 宋柳霆; 李津
|
通讯作者 | 刘丛强
|
| 2008
|
发表期刊 | 岩石矿物学杂志
|
ISSN | 1000-6524
|
卷号 | 27期号:4页码:326-334 |
摘要 | 采用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MC-ICP-Ms)对喀斯特高原湖泊红枫湖、阿哈湖水体及其主要支流水体悬浮物和一些生物样品中的锌同位素进行了测定,测试精度小于0.11%。(2SD)。结果显示,红枫湖水体与其主要支流水体悬浮物中的δ^66Zn变化范围分别为-0.29‰~0.26‰和-0.04‰~0.48‰,阿哈湖水体与其主要支流水体悬浮物中的δ^66Zn变化范围分别为-0.18‰~0.27‰和-0.17‰~0.46‰,均表现出支流中的锌同位素组成较重的特点。两湖生物样品中的δ^66Zn变化范围较大,为-0.35‰~0.57‰,说明湖泊生态系统中各端员的锌同位素组成存在一定差异。根据同位素组成分析,湖泊主要入湖河流及所携带的陆源物质是阿哈湖?白水体中锌的主要来源,锌同位素是一种较好的物源示踪工具。红枫湖夏季δ^66Zn与Chla(叶绿素)呈显著的正相关(R=0. 97),主要是藻类对锌的有机吸附和吸收过程导致锌同位素组成发生变化。此外,湖泊水体悬浮物中的锌同位素组成均在夏季较轻,表明大气的干湿沉降可能是一个较负的锌同位素源。水体悬浮物中的δ^66Zn变化范围小于生物样品中的δ^66Zn变化范围,说明由于生物作用过程导致的锌同位素分馏大于非生物过程. |
部门归属 |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
关键词 | 锌同位素
悬浮物
生物样品
示踪
|
资助者 | 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创新团队国际合作伙伴计划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90610037,40331005);“西部之光”联合资助项目
|
收录类别 | CSCD
|
语种 | 中文
|
CSCD记录号 | CSCD:3339999
|
引用统计 |
|
文献类型 | 期刊论文
|
条目标识符 | http://ir.gyig.ac.cn/handle/352002/1783
|
专题 | 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_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_期刊论文
|
通讯作者 | 刘丛强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梁莉莉,刘丛强,王中良,等. 喀斯特高原湖泊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中的锌同位素特征[J]. 岩石矿物学杂志,2008,27(4):326-334.
|
APA |
梁莉莉,刘丛强,王中良,朱祥坤,宋柳霆,&李津.(2008).喀斯特高原湖泊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中的锌同位素特征.岩石矿物学杂志,27(4),326-334.
|
MLA |
梁莉莉,et al."喀斯特高原湖泊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中的锌同位素特征".岩石矿物学杂志 27.4(2008):326-334.
|
文件名:
|
喀斯特高原湖泊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中的锌同位素特征.pdf
|
格式:
|
Adobe PDF
|
此文件暂不支持浏览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修改评论